法国哗哗一印钞,非洲集体嗷嗷叫!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诶,这事儿倒挺新鲜!只听说过“美元霸权”收割全球,还不知道原来“法郎”也能称霸非洲啊?
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~
话说这法兰西帝国在二战前也是个富裕人家,当年早早的就看上了尚处于部落时代的非洲,为了搞殖民打发了6万人去非洲发展,盘下了全非洲37%的地盘和24.5%的人口。
但毕竟是蛮荒之地,法国人到了非洲之后一看,这事儿还真没想的那么容易,真是要啥没啥。
于是乎,法国派了大量官员去手把手教非洲人耕种、生产,造学校、医院、公路铁路,简直是掏心窝子似的当成自家土地来投资经营。
除此之外,法国还颁布了《入籍法》,规定只要你出生在法属非洲,能说法语会写法文、品学兼优,就可以申请成为法国公民。
也正是因为这些相对平和的同化政策,很长时间内,法国在非洲人的心里都是救世主般的存在。
可惜好景不长,二战结束后,各个殖民地掀起独立潮,法属殖民地也不例外。
当时的法国也有点慌,但苦于国际地位、经济实力双双衰落,并没有能力去压制这种声音,只能另辟蹊径:通过发行新货币——“法属非洲殖民地法郎”,来拿捏非洲的经济,实现另一层面的殖民。
在“殖民地法郎”体系下,货币的流通与发行都由法国掌控,各个地区都要在法国财政部设立账户,并将所有外汇存进去。
单单靠这一招,你们猜怎么着?到了四十年代末,法国就控制了非洲殖民地80%的出口额和75%的进口额!
逐渐地,非洲的老大哥们也意识到不对劲了,闹着要独立。
在五六十年代,各殖民地也成功相继独立了,这些新生的非洲国家终于第一次拥有了摆脱法国的资本。
但是,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!
法国多年来在非洲进行的“产业规划”使得各国产业类别畸形而单一,比如科特迪瓦,作为世界第一大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,粮食却依赖进口。
这种情况下如果硬着头皮放弃稳定的非洲法郎,改用自己的货币,很容易受到市场冲击。
同时,非洲这些“新生国家”为了在国际上立足,一般都会选择抱团、建立联盟来共同发展,就像欧盟。
但是经济联盟需要共同的货币体系,这时候,用了几十年的非洲法郎就成了最佳且唯一的选择。
法国一听说这事儿,那心里偷着乐,顺水推舟就把这事儿办了,把“殖民地法郎”改成“共同体法郎”,又将其划分为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和非洲金融合作法郎。
前者由八个西非国家使用,被称为西非法郎。后者由6个中非国家使用,被称为中非法郎。另外,法国还为科摩罗发行了专属的“科摩罗法郎”。
就这样,十几个非洲老大哥表面上独立了,实际上却变成了一只只“蚂蚱”,被法国绑定在一根绳上了。他们在美元体系外形成了独有的“法郎体系”,共同迎来属于自己的经济时代。
但别忘了,这根绳子的主人是法国,他对非洲的经济殖民才刚刚开始!
首先就是:这十几个国家都要受到法国财政部的监管,非洲法郎区必须向法国上缴50%的外汇储备。
同时,西非、中非和科摩罗三家法郎区央行的总裁均由法国任命,董事会中也都有许多法国人。
说白了,法郎区央行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法国打工!
其次,非洲法郎最大的用处,也拿捏在法国手里。
非洲法郎长期与法郎、欧元实行固定汇率,这样可以确保币值稳定,避免过高的通胀,稳住经济自然就能稳住人民的生活。
但是,非洲法郎和欧元之间的固定汇率是由法国确定的,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也是由法国控制的。
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完全没有货币自主权,哪怕是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,他们也无权增发货币。
于是,在很多时候,银行根本拿不出钱给个人或企业提供贷款,也就没有来自本国的投资,没有基础建设、无法促进经济发展。
然后,关键的来了——法国在货币合作中规定法郎区内的资本流通完全免费且完全自由!
当法郎区的企业因为信贷问题无法扩张时,“外国资本”却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挥洒。
目前,法国在非洲大陆拥有约1100家大型公司,2109家本地分包商,占据着外资份额的50%,几乎垄断了可可、咖啡、棉花、木材、石油、矿产等领域。
同时,法国商品还能在这里自由流通,不纳关税、优先销售、享有贸易特惠权。
垄断资源、倾销商品、取消关税、贸易特惠,这不还是曾经的殖民时代吗?几百年过去了,手段变了,本质没变!
而且,为了更好的压榨非洲,法国还在钱上收钱,搞了个“铸币税”,非洲法郎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,都得在法国印刷。这样一来,在制作和运输环节中也能大赚一笔!
于是,在21世纪的今天,法国仍然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“帝国特惠制”,维持着浪漫且奢华的生活,而那些已经独立了几十年的殖民地依旧要把财富和资源献给宗主国,以换来淘汰且廉价的工业品。
如今,法国通过对非洲的“经济殖民”,不仅抵消了美元霸权对法国的影响,每年从非洲获得约5000亿美元的收入和利润,还通过经济手段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。
更有意思的是,法国早已把这些霸权当作理所当然,以至于任何人进入自家的“后花园”他就要急得跳脚。
而多年以来,也有不少欧洲国家指责法国掐住了非洲的脖子,可惜,也不过是指指点点,动动嘴皮子罢了。